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新时代教育工作的责任和使命,也关乎国家发展的百年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为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指明了方向。
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培养人才,尤其要把铸魂育人放在首位,把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当前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其中,善于发挥艺术教育的特点和优势,推动思政铸魂与艺术教育深度融合,是当前高等学校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条重要途径。
构建“大思政”三全育人格局
新时代,更好推动高等学校思政教育及其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推动思政铸魂与艺术教育深度融合,需把思政教育体现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发动学校的所有积极因素和力量,把思政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用“大思政”的理论引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一是坚持党对思政教育的全面领导,坚持全体教师、教育管理和服务人员以育人为己任,坚持思政育人贯穿于学校全部工作,全面加强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创业就业育人。
二是把思政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落实在学校治理体系建设和质量绩效考核指标当中,把思政课程的深化改革放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位置,落实到学科专业的教学计划与实施体系建设中,体现在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和教育教学具体环节及督导评价中。
三是把“大思政”理念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特别是积极探索实践思政教育和思政课程进专业、进教材、进头脑、进实践、进科研、进网络、进校园文化,夯实德智体美劳“五育”人才培养的根基,推动思政铸魂取得丰硕成果。
探索思政铸魂与艺术教育的融合路径
艺术可感,育人无形。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艺术教育具有特殊的吸引力、感染力与影响力,具有引导正确政治意识、道德观念、人格品质的独特育人功能。高等学校在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中,积极探索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融合路径,用好艺术教育美育和德育的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要打造“灯光下、舞台上”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深度融合的模式,把艺术实践作为思政教育的催化剂。高等学校要为学生打造好艺术实践的展览、演出、比赛、实训等平台,运用好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各种育人载体和传播媒介,在艺术化呈现中,使一个个人物鲜活起来、一个个故事明晰起来,从而改变青年人的精神世界。
一方面,要在思政铸魂和艺术教育的融合中弘扬中国精神。聚焦“两弹一星”精神、延安精神、塞罕坝精神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中国精神进课堂、上舞台、入教材,从讲台到舞台,再从舞台到讲台,反复交融,深度渗透,浸润中国心、厚植爱国情,使青年人真正成为中国精神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另一方面,要在思政铸魂和艺术教育融合中讲好中国人物故事。把打造中国人物故事系列艺术实践活动,作为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选取好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一批人物,追本溯源,用艺术化的手段挖掘他们的人格魅力、精神品质,宣传他们的事迹,弘扬他们的精神,从达情达意到入脑入心。以中国人物为“圆心”,高等学校要致力于打造兼具思政育人和审美化人功能的文化艺术品牌,塑造青年学子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由艺术而生的心灵震撼,由理论而来的精神洗礼,将推动高等学校在艺术审美和价值观的交融育人过程中,使当代青年不断增强“四个自信”。
二是高度重视艺术教育拓展思政育人空间的重要作用,不断扩大其社会影响。要在艺术教育中坚持为人民立德立言、把握新时代脉搏,让艺术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向大众。持续创作能够吸引学生参与、引起社会关注的文艺精品,发挥艺术在塑造价值观念、引领精神理念等方面的隐性教育功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等学校需积极扩大文化育人的社会影响力,整合“艺术+思政”育人的优势,形成社会效应。
构建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学校必须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贯穿于思政育人和艺术育人一体化的全过程和各环节,把思政铸魂和艺术教育的深度融合作为长期工程、系统工程,真正建立起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高等学校需把“铸魂育人”的精髓融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社会实践之中,形成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合力育人的格局。特别是要发挥好艺术教育的优势,在一次次教育的过程中,贯穿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突出人文情怀和艺术情感,用“1+1>2”的叠加优势写好育人篇章。
其次,要构建思政育人和艺术育人一体化的长效机制,不断优化培养体系。要逐步创建并完善“艺术+思政”联合育人的领导管理体系、教学运行体系、人才评价与激励制度,还要平衡好各体系间的关系,突出优势、发挥合力,不断探索和推进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深度融合,落实好高等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华球体育(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王 晶)